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报告中提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针对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大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大西北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主要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五大省级行政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46%,2022年末总人口6766万人。2022年整个大西北地区生产总值为3.98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98万亿元。
大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稀少,且年温差大,适宜植物生长和糖分的积累;甘肃从南向北依次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宁夏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最南端的六盘山区属半湿润区,卫宁平原以北属干旱区,其他地区为半干旱区;西藏气候呈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依照气温和降水可以划分为十一个不同的气候区,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总体气温较低,干湿分明,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为大西北地区的水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大西北地区水果产量为2915.71万吨,占全国水果产量的9.24%,其中,各省域按水果产量排名依次为新疆>甘肃>宁夏>西藏>青海,其在整个地区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7.37%、33.11%、9.32%、0.11%、0.1%。
从品种结构来看,2021年,大西北地区果园面积为2091.39万亩,园林水果产量为1815.92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水果产量的64.58%,其中,苹果、葡萄、梨产量在整个地区园林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7.97%、20.47%、11.55%;瓜果播种面积为372.9万亩,瓜果产量为996.1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水果产量的35.42%,其中,西瓜、甜瓜产量在整个地区瓜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6.29%、30.85%。
本文基于农小蜂和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水果相关数据,从大西北地区水果产业生产趋势、品种结构、产区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从事水果产业科研、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大西北地区水果产量为2915.71万吨,占全国水果产量的9.24%。从品种结构来看,2021年,大西北地区果园面积为2091.39万亩,园林水果产量为1815.92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水果产量的64.58%;瓜果播种面积为372.9万亩,瓜果产量为996.1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水果产量的35.42%。
2. 大西北地区各省域按水果产量排名依次为新疆>甘肃>宁夏>西藏>青海,2022年,以上省域在整个地区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7.37%、33.11%、9.32%、0.11%、0.1%,新疆和甘肃地区的水果生产规模明显超过其他3个省域,且两省域园林水果产量均明显高于瓜果产量。其中,新疆园林水果产量在全区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1.15%;甘肃园林水果产量在全省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1%。
3.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12年至2021年大西北地区各省域中,除青海水果产量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四个省域水果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新疆水果产量增长量最高,增长了504.49万吨,增幅约为43.68%,其次为甘肃,甘肃水果产量增长了462.56万吨,增幅约为109.82%;西藏水果生产体量虽然较小,但近年来增长较为明显,尤以瓜果产量增速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