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概述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蜜柚产区之一。全县种植规模超过70万亩,不论是产值、产量,还是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平和种柚子的历史有5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平和县委、县政府把目光投向了老祖宗留下的蜜柚,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苗木和资金扶持。由此,全县拉开了大规模种植蜜柚的序幕。
二、产业发展状况
1. 种植规模扩大:随着全县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加之管理粗放,蜜柚产业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减少等问题,导致柚子品质下降,引发农业面源污染;加上竞品频出,价格也受到影响。
2. 科技推广:近年来,依托科技小院大力推广“轻剪轻肥”生态栽培技术,平和蜜柚产业逐步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品质、成熟的配套吸引了大批网络达人前来直播带货;平和还引进先进生物技术,将废果变废为宝。
3. 经济效益显著:如今,平和蜜柚直接年产值50亿元,涉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蜜柚被当地群众称为“黄金果”“致富果”,也为平和带来“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美誉。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
1. 施肥问题:平和县与国际柑橘产区的产量相当,但施肥量是国际标准的6倍,说明肥料利用效率非常低,也造成全县土壤出现酸化等问题。另外,过量施肥导致氮、磷、钾养分大量盈余,而蜜柚对镁、钙等养分的需求却被忽视了。
2. 销售问题:虽然线上销量约占平和蜜柚总量的20%,但电商与传统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互补。然而,传统商超比较偏爱大果,因为摆在店里个大好看。而柚子大小的区间很大,从一公斤到三四公斤不等。电商的销售,规格多以方便手提、总重2.5到4公斤的两三粒装为主,恰好把中小果消化掉了。
3. 废弃物处理问题:一直以来,蜜柚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次果、果渣等废弃物。蜜柚废弃物味苦、酸度大、水分含量高、易染菌。以前,这些蜜柚废弃物大多作为垃圾倾倒在路边、河道等,不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1. 加强科技创新:继续依托科技小院大力推广“轻剪轻肥”生态栽培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土壤酸化问题。同时,引进先进生物技术,将废果变废为宝。
2. 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电商平台和直播电商,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量和知名度。同时,加强与传统商超的合作,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对蜜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力度,将其转化为有机肥等终端产品,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保效益双赢。
4.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宣传推广,提高平和蜜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