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十月的西安市临潼区,石榴园内一片繁忙景象。色泽艳丽、果大皮薄的石榴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享受着一年中最幸福的丰收时刻。作为西安特产,临潼石榴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将基于近期资讯和相关数据,对临潼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临潼石榴产业现状
1. 种植面积与产量
临潼石榴的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量约为8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这一规模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 品种与品质
临潼石榴以其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美而著称,主要品种包括“净皮甜”、“大红甜”等。这些优质品种的形成得益于临潼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海拔适宜、土质松软、光照充足等。
3. 产业链延伸
临潼石榴产业不仅限于鲜果销售,还涵盖了石榴酒、石榴饮品等多种深加工产品。目前,临潼拥有石榴酒、石榴饮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鲜果2万吨,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品牌建设
临潼石榴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它获得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特质农产品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临潼石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
临潼石榴生产中90%以上为单户种植,规模化栽植面积不足10%,导致标准化生产程度偏低。传统手工生产仍占主导,与自动化、智能化果园生产相比差距较大。
2. 贮藏加工能力偏低
临潼石榴贮藏库全部为冷藏库,且大部分冷库贮藏量小、运行费用大,无法满足石榴储藏要求。同时,大型科研单位和企业不愿意投资深加工,导致产业后劲不足。
3. 销售渠道不畅
尽管临潼石榴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相对传统,主要依赖经销商收购和果农路边直销。电商渠道虽有所发展,但仍未能有效解决销售难的问题。此外,区域公用品牌缺乏凝聚力,企业品牌不够突出,进一步制约了临潼石榴的对外销售。
4. 石榴文化弘扬缺失
近年来,对石榴文化的宣传不足,没有深入挖掘张骞引种石榴这张历史文化名片。虽然临潼石榴核心区域位于华清池和兵马俑两个5A景区之间,但石榴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够,未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推动石榴产业发展。
四、发展路径思考
1. 强化品牌推介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作用,抓好“临潼石榴”品牌宣传。通过举办石榴节、石榴评优品鉴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依托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作用,挖掘、创作以石榴为主题的诗词书画和文学作品,推广“盛世御果·丝路飘香”临潼石榴品牌。
2. 抓好产业提质增效
优化品种结构,选育抗寒、抗旱、抗病的新品种,提高早中熟品种比例。开展果园升级改造,加强节水灌溉、测土培肥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单位和高校联手构建合作互赢互利发展模式提升科技转化率。引导果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以品牌化销售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果园降本提质增效。
3. 创新销售渠道
依托临潼旅游景区建立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吸引游客品尝购买。创建“石榴+市场”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石榴产业联合体发挥优势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统筹服务窗口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设立“临潼石榴”专柜聚力打好石榴销售组合拳广泛推广销售石榴系列加工产品。
4.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产业优势和基础创建多个市级石榴农业产业园。借鉴成功经验组建西安临潼石榴研究院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石榴+工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扶持一批加工企业发展形成技术渗透型绿色引导型电商带动型生产标准型等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临潼石榴作为西安的特产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要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克服生产标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