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入实施“千户万菇”计划,持续推广“稻耳轮作”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已完成食用菌种植2.2亿棒(2.2万亩),实现产量11.06万吨、综合产值9.21亿元。累计培育家庭农场57家、专业菇农120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务工2700余人,实现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一、产业发展现状
1.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合水镇整合土地资源,扩大种植规模,在新旺、新莲等8个村发展黑木耳。合水镇今年发展黑木耳480多万棒,长势良好,预计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同样,在朗溪镇河西村生态智慧农场的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簇簇黑木耳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搬运,一派丰收的景象。该农场负责人陈艳一边指挥工人采摘,一边装车、运送。据了解,今年是她种植黑木耳的第二年,之前她是在村集体经济的黑木耳基地搞管理,看到种植黑木耳有“钱途”,去年,她自己种植30万棒,今年又扩大种植到37万棒。
2.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印江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专业菇农”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进良种良技良法,大力推广“稻耳轮作”栽培方式,实施“千户万菇”行动,坚持“适林适菌”发展,强化废弃菌棒综合利用处置,支持食用菌精深加工,加快了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发展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印江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宜食用菌生长。
2. 政策扶持力度大:近年来,印江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作为绿色食品的代表之一,市场需求旺盛。
三、产业发展建议
1.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拓宽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电商平台,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用菌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