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景宁形成了畲族的特色、山区的特点、后发的特征这一“三特”优势。其中,茶产业是景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近年来,景宁县根据畲族特色、山区特点和后发特征,着力发展壮大惠明茶这一特色产业,为茶农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以下是对景宁畲族自治县茶产业的分析报告。
一、产业发展概况
1.种植面积及产量:近年来,景宁县的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81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365吨,同比增长14.6%;产值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23.1%。
2.品牌建设:景宁县出台《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文件,推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高效融合,着力打造“品质惠明”。同时,聚焦品牌、品质、产量、营销“四个提升”,打响“金奖惠明·千年禅茶”品牌。此外,景宁县农业农村局启用县域优质惠明茶公版包装,实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评审定级、统一集中包装、统一价格体系的“五统一”标准。
二、政策扶持与平台搭建
1.政策扶持:为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景宁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等。这些政策文件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平台搭建:景宁县大力提升改造茶青交易市场,累计在县内建成24个惠明茶展示展销点,开设安吉、政和白茶销售窗口,还在上海、温州等地开设展销窗口。在线上,开设惠明茶天猫旗舰店,邀请各平台网红带货惠明茶,成功补齐了线上销售的短板。同时,景宁县积极引导茶企对加工厂房进行改造,景宁的茶叶生产、加工逐步实现从专业化、规模化到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
三、产业带动效应
1.经济效益:茶产业的发展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茶叶的陆续开采,一笔笔收益到账,村民看到了“甜头”,种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茶产业逐渐成为富民产业。如今的景宁畲族自治县,茶叶种植面积较2005年增长了5倍,5300余亩茶园郁郁葱葱、生机蓬勃。在茶产业带动下,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18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三石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
2.社会效益:茶产业的发展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茶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景宁畲族自治县茶产业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平台搭建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景宁畲族自治县茶产业将继续发挥其特色优势,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