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宁县依托地理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种植冬早蔬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走出了一条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子,成为了全国南菜北运试点区和云南省重要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规范种植标准
昌宁县农业农村部门在蔬菜产业上持续推广“昌宁县蔬菜A级绿色标准栽培技术”,对菜豆、番茄、黄瓜、苦瓜、辣椒、茄子、甜脆豌豆等作物,以A级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为依据指导蔬菜生产,逐步形成以“A级绿色标准农产品栽培技术”为核心的蔬菜作物耕作制度。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开展送技下乡
以柯街镇、卡斯镇、湾甸乡、鸡飞镇等蔬菜生产重点乡镇为主,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送技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地指导生产,开展综合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着力提高蔬菜种植产量和品质,扎实推进蔬菜产业稳步发展。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提高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三、规划人才培养
将加强高素质农民培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生产中技术进步的核心作用;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学历高、思想活、有激情的高素质农民,走科技耕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路子,持续推动全县蔬菜产业稳步发展。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实现助农增收
全县蔬菜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及新疆、上海、四川、重庆、湖北、长沙等地。2024年,全县共种植蔬菜18.09万亩,同比增0.19万亩,增幅1.08%;产量27.45万吨,同比增1.55万吨,增幅5.99%,累计实现农业产值9.74亿元,同比增12.44%,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一数据显示,昌宁县蔬菜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昌宁县蔬菜产业在规范种植标准、开展送技下乡、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助农增收的目标。未来,昌宁县应继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