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维西县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产业发展概况
1. 种植规模扩大:2022年以来,维西县新增200亩以上集中规模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共2000亩,巩固了以白济汛乡、康普乡、中路乡、维登乡4个乡镇为核心的5万亩标准化中药材基地,提升了以保和镇、永春乡、康普乡3个乡镇为核心的3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24年,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达3.2万户,占全县农户的69.6%,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9万亩,年产量3.3万吨,产值达6.9亿元。
2. 产业链条延伸:在加工端,培育了10家中药材农业龙头企业、30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中药材家庭农场、58户种植大户,经营主体涵盖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范围,全县初加工能力达2万吨,扩大了精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条;在市场端,引进“中林国控”“北京同仁堂”等企业,做强龙头,做活流通,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市场化水平。
3. 品牌效应凸显:维西县通过加强药材质量管理和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管理,不断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维西云当归”被评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维西当归”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2个当归产品入选2022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依托国际国内各种经贸洽谈、商务会展、合作论坛和网络媒体,适时组织开展系列推介活动,把“维西糯山药”“维西云当归”等区域品牌打造成为靓丽的维西中药材原产地名片。
三、政策支持与创新举措
1. 财政资金奖补: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出台了《农业产业综合奖补办法》,对产业生产末端、数字农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带动产业发展。据统计,2023年共有71家涉及中药材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奖补资金,预计涉及综合奖补资金1000万元。
2. “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抓牢“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这一发展机遇,显著提升中药材“五化水平”。在生产端,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高绿色化生产水平,夯实产业规模化基础;在加工端,培育经营主体,扩大精深加工;在市场端,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市场化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订单合同、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了全县5000多户农户增收4000元以上。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加强科技创新:继续加大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力度,建设一批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确保重点中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同时,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申报建立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个,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10名、州级科技特派员42名。积极开展“县校合作”“县院合作”,共同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2. 拓展销售渠道:依托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 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模式,形成林药间作复合经济和药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康养、中医科普于一体的中药材观光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