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总体概况
新平县立足“6+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柑橘产业为核心,协同推进畜牧、蔬菜、甘蔗、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024年农业总产值超58.7亿元(水果22.1亿+畜牧16.2亿+蔬菜10.9亿+甘蔗1亿+茶叶0.69亿+中药材0.99亿)。全县通过政策扶持、产业链延伸和科技赋能,形成“热区果蔬+山区特色作物”的立体农业格局,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重点产业分析
柑橘产业:规模化与品牌化双驱动
规模优势:柑橘种植面积占全县水果总面积的63.4%(19.2万亩/30.3万亩),产值占比达77.4%(17.1亿/22.1亿),单产效益显著(亩均产值约8906元)。
产业链延伸:政策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采后分选、冷链物流、深加工等环节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畜牧产业:全链条布局成效显著
生猪主导:年出栏40.5万头,配套发展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现价产值1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6%。
多元化补充:肉蛋总产量6.6万吨,显示禽类、蛋鸡等协同发展潜力。
蔬菜产业:热区资源高效利用
反季节特色:依托“红河谷-绿汁江”热区,发展错季蔬菜(19.4万亩,产值10.9亿),亩均产值约5619元,高于传统作物。
科技赋能:推广高品质品种和繁育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他特色产业:山区经济新增长点
甘蔗产业:榨季产值预计1亿元,全产业链(种植-制糖-纸制品)模式稳定山区就业。
茶叶与中药材:种植面积均超4万亩,合计产值1.67亿元,成为山区群众增收关键产业。
三、发展亮点与建议
亮点
政策精准性:通过扶持新型主体、延链补链,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资源适配性:热区发展高价值果蔬,山区聚焦茶叶药材,差异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推动“新平柑橘”“红河谷蔬菜”地理标志认证,提升溢价能力。
深化加工能力:引入果蔬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柑橘精油、冻干蔬菜等高附加值产品。
数字农业试点:推广智慧农业技术,优化甘蔗、中药材等作物的精准管理。
四、未来展望
新平县有望成为滇中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下一步需聚焦科技赋能(如品种改良、数字农业)、三产融合(农业+旅游+加工)和绿色转型(生态种植、循环畜牧),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