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与核心优势
规模基础扎实
龙窝镇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占紫金县总量的40%,拥有4个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龙王绿、鹰峰山等),年产值超5亿元,加工生产线72条,产业链初具规模。
专业镇定位:作为省级茶叶种植专业镇,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为茶旅融合奠定产能基础。
政策赋能显著
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依托“1+4+7+9+N”建设要求,以“蝉茶之乡·和美龙窝”为定位,获得省级资金与政策倾斜,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如柏油路、美丽河道、生态公园等)。
二、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1)茶旅融合:从单一农业到多元经济
项目开发:打造“红色基因·古韵茶香”精品旅游线,整合承龙茶山、沐野星辰露营基地等特色项目,形成“茶园观光+文化体验+康养休闲”复合业态。
文旅IP建设:通过巨型茶园墙绘、茶文化特色镇标等视觉符号强化品牌记忆,结合圩镇客厅展示产业历史与规划,提升文化附加值。
(2)产业协同:延伸价值链
“一村一品”策略:以茶产业为主导,联动南药、油茶、葡萄等特色种养业,形成互补性产业集群。例如,兆达农庄等茶旅综合体探索“茶叶+餐饮+民宿”模式。
集体经济创新:成立紫金县首家富镇强村公司,通过承接撂荒地复耕、垃圾清运等项目反哺产业,2023年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显著。
(3)治理与生态双提升
“网格+积分”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村民积分制挂钩,激发参与度(如礼坑村案例),降低公共管理成本,间接保障茶园周边生态环境。
绿美生态建设:通过河道治理、生态公园等工程优化旅游配套,提升区域吸引力。
三、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同质化竞争:周边茶旅项目增多,需进一步差异化(如强化“蝉茶”稀缺性)。
人才短板:茶艺师、旅游服务人才储备不足,需加强培训合作。
发展建议
科技赋能: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如物联网监测茶园),提升品质与效率。
品牌营销:联合电商平台推广“龙窝蝉茶”地理标志,策划采茶节等IP活动。
政策衔接:争取省级“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用于茶旅设施数字化升级。
四、未来展望
龙窝镇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以茶兴镇、以旅富民”,其“七个一”建设(如示范主街、圩镇客厅)已形成可复制的乡镇更新模板。2024年若持续深化茶旅融合与集体经济改革,预计茶叶综合产值有望突破7亿元,成为粤东地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