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规模与效益
种植规模:2024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2.2万亩,占全县首位,覆盖2328户(占常住农户42%),品种达7个(桂糖42、云蔗08/1609等),单产最高达14.4吨/亩(农今村小组)。
经济贡献:2024—2025榨季预计进厂量9.6万吨,产值4900万元,户均增收2.1万元;村集体经济公司示范点375亩,年利润64.8万元,带动11个村集体均增收5.89万元。
模式创新
组织化运营:由11个村联合成立“谷扬投资发展公司”,整合土地资源统一流转,形成“公司+大户+农户”合作模式,土地租金与产业分红双收益。
耕地盘活:通过甘蔗种植整改耕地图斑294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补助400元/亩),激活撂荒地4000余亩,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
二、产业发展的“三链融合”路径
延伸产业链:从种植到多元增值
横向扩面:计划2025年新增种植5000亩,推动进厂量突破10万吨,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
纵向提质:推广高产品种(如桂糖42)和机械化技术,提升单产与糖分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强化利益链:集体经济与农户双赢
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示范点运营,202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2万元,同比增长38.8%。
农户:提供4365个季节性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1万元),解决本地务工难题,返乡就业率显著提升。
激活资源链:土地与政策协同发力
土地整合:375亩示范点辐射6个村小组,带动126户参与;国家农田改造补助撬动基础设施升级。
政策衔接:精准对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政策,以甘蔗种植实现“非粮化”整改,形成可持续复耕机制。
三、经验启示与挑战
成功经验
党建引领:“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强化组织保障,降低农户市场风险。
资源变现:闲置土地通过流转与整改转化为生产要素,提升土地边际效益。
潜在挑战
市场波动:甘蔗价格受糖业市场影响大,需探索订单农业或深加工(如红糖生产)以稳定收益。
技术短板:单产差异显著(7-14吨/亩),需加强农技培训与新品种推广。
四、建议与展望
短期策略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防范自然灾害风险;
联合糖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稳定农户预期。
长期规划
探索“甘蔗+文旅”融合(如榨季体验游),提升产业附加值;
推动冷链物流建设,延长甘蔗存储周期,缓解集中上市压力。
结语:谷拉乡以甘蔗为纽带,串联耕地保护、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小而美”的样本。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与产业链韧性,让“甜蜜事业”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