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耿马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古树茶资源,2024年茶叶种植面积达12.6万亩(可采摘11.81万亩),年产干毛茶1.48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2.33亿元,带动1.8万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7680元。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成效显著,形成“SC企业15户、龙头企业7户、初制所95个”的加工体系,其中“耿马蒸酶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名录,成为区域经济支柱。
二、发展模式创新:党建引领全链条协同
耿马县探索“党组织+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六位一体模式,通过以下路径实现资源整合:
组织赋能:党员致富带头人(如上细卡组组长罗扎歌)示范种植,联动企业(如耿马鹤益茶业)推动产销一体化。
技术支撑:引入云南省陈集双专家工作站,提供古树茶开发、品质提升技术支持,助力“鹤益白茶”获临沧好茶金奖。
品牌建设:打造“耿马贡茶”“耿马蒸酶茶”等公共品牌,推动古茶园(如户南、香竹林)列入市级保护名录,提升溢价能力。
三、市场与经济效益分析
价格优势:春茶因量少价优(鲜叶15元/公斤),茶农日收入可达300元(如岩榴村兰大汉28亩茶园案例)。
企业带动:龙头企业鹤益茶业年产值超1500万元,通过标准化生产(萎凋、发酵等工序)和商标注册(“鹤益牌”)提升附加值。
三产融合:形成“上山采茶、山下卖茶”的闭环,勐撒镇等区域实现稳定增收,产业链韧性增强。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古树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需强化;
品牌知名度仍局限于省内,全国市场渗透不足。
建议方向:
深化科技赋能:扩大专家工作站覆盖,推广绿色种植技术;
拓宽渠道:结合电商与文旅(如茶园观光),提升品牌全国影响力;
政策倾斜:加大对SC企业和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巩固“绿叶变金叶”成果。
五、结论
耿马县以党建为纽带,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升级和品牌战略,推动茶产业从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需聚焦资源可持续性与市场扩张,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