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 从发展趋势来看,长期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生产端肉类品质的提升、相关产业生态的优化,也促进了下游销售市场的繁荣,形成了良性循环。从短期的阶段性数据波动情况来看,2024年,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餐饮消费需求恢复弱于预期、“猪肉、羊肉消费出现下降”、牛肉消费增速放缓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7千克、降幅约4.27%;肉类总产量则稳中微增,细分肉品中,牛肉、禽肉随牛、家禽出栏量同步增长,猪肉、羊肉产量随生猪、羊的出栏量与存栏量同步呈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2. 从生产结构来看,受养殖成本、饮食结构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大宗肉类常年呈现“猪肉>禽肉>牛肉>羊肉>兔肉”的产量结构。202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977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706万吨、占比58.4%;禽肉产量2660万吨、占比27.23%;牛肉产量779万吨、占比7.97%;羊肉产量518万吨、占比5.3%。
3. 从生产分布来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涉及肉类的规模化生产,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其中,山东肉类总产量稳居全国首位,且2020~2024年间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细分肉品中,禽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猪肉、牛肉、羊肉、兔肉产量均稳居全国前5位。“四川、河南、湖南”猪肉产量以及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均稳居全国前3位——近年来,猪肉产量均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生猪存栏量均保持在3500万头以上、出栏量均保持在6000万头以上。内蒙古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丰富的草原资源、悠久的农牧文化,牛肉产量、牛存栏量以及出栏量、羊肉产量、羊存栏量及出栏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目录 CONTENTS
1. 发展趋势
1.1. 肉类总产量稳中微增,猪、牛、羊、禽肉产量“两增两减”
1.2. 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已连降两年
1.3. 肉牛出栏量连增11年,牛存栏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1.4. 羊出栏量、存栏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1.5. 家禽出栏量连增7年,存栏量保持在65亿只左右
2. 生产结构:猪肉>禽肉>牛肉>羊肉>兔肉
3. 生产分布
3.1. 肉类:40%左右产自在山东、四川、河南、湖南、云南和广东
3.2. 猪肉:25%左右产自四川、河南、湖南
3.3. 牛肉:40%以上产自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黑龙江
3.4. 羊肉:20%左右产自内蒙古
3.5. 禽肉:近20%产自山东
前言
肉是多种矿物质的较好来源,钠、钾、磷、硫、氯等元素的含量较多,铁、铜、锰、锌、钴等元素也较丰富,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10%~20%,此外,肉中还含有能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嘌呤碱、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质,这些物质是肉汤鲜味的主要来源,独特的风味及营养价值使得肉类成为是人们最常吃的美食,以及大部分生物补充营养的食物。
受饮食文化、消费结构、供给端养殖成本、市场端销售价格、消费端烹饪的便捷性与多样性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全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常年保持在20千克以上,在人均肉类消费量中的占比常年保持在70%以上。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饮食多元化的发展,人均猪肉消费量在人均肉类消费量中的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78.13%波动下降至2024年的73.75%,近10年间下降了4.38个百分点;人均猪肉消费量除2019~2020年受供给端产能下降影响外,2024年也再次出现了下降趋势,“供强需弱”矛盾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24年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由25.6千克波动增长至38.1千克,近10年间增长了12.5千克、增幅约48.8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06%。其间,主要在2019~2020年间受非洲猪瘟后生猪产能下降以及猪肉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出现过持续下降现象;2024年,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餐饮消费需求恢复弱于预期、“猪肉、羊肉消费出现下降”、牛肉消费增速放缓等综合因素影响,与2023年相比,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下降了1.7千克、降幅约4.27%;其余年度整体呈正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生产端肉类品质的提升、相关产业生态的优化,也促进了下游销售市场的繁荣,形成了良性循环。
图表1: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及猪肉消费量变化趋势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肉类生产及分布数据,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生产分布等角度对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基本面进行分析,供关注中国肉类产业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各方参考。
1.发展趋势
1.1.肉类总产量稳中微增,猪、牛、羊、禽肉产量“两增两减”
2024年,受餐饮消费需求恢复弱于预期、进口冲击、市场行情波动、养殖效益、替代消费等综合因素影响,国内大宗畜禽存、出栏量均有所波动。全国肉类总产量为9770万吨,同比增长0.22%——主要来自牛、家禽出栏量增长对牛肉、禽肉产量增长的拉动;生猪、羊的出栏量与存栏量均呈现明显的下降现象,对应的猪肉、羊肉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图表2:2024年全国肉类生产情况概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长期趋势来看,2021~2024年间,全国肉类总产量已连增4年,2024年的9770万吨为历史最高值,细分肉品中,仅牛肉产量保持连增4年的同步发展趋势;猪肉产量则受养殖效益下降影响随生猪出栏量同步于2021~2023年间连增3年后,在2024年再次出现同比下降现象;羊肉则于2012~2023年间连增12年后,受产能进入优化调整期影响,于2024年随出栏量同步呈现同比下降现象,但规模化养殖比例有所提高;禽肉产量主要在2013年、2014年、2017年、2022年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其余年度受消费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等综合因素影响,整体保持正增长态势。后期随着我国畜禽良种供应能力持续提高,以及畜牧业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升级,肉类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的提升,叠加“供强需弱”矛盾的影响,预计肉类总产量将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趋势。
图表3:全国肉类总产量及细分猪、牛、羊、禽肉产量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2.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已连降两年
2024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为70256万头、存栏量为42743万头,同比分别下降了3.3%、1.6%。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可能会对后期的猪肉供应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养殖管理和稳定生猪生产。
图表4:中国生猪出栏量及存栏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能繁母猪存栏量也于2023~2024年间连降两年。2024年已降至4078万头——同比降幅约1.55%,约是正常保有量的104.56%,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39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区间(含92%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
图表5: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3.肉牛出栏量连增11年,牛存栏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2010年以来,除2011年、2013年外,中国肉牛出栏量同比均呈现增长态势,2014年~至今已连增11年;牛存栏量则受养殖效益、市场行情波动等综合因素影响于2019~2023年间连增5年后,再次呈现下降趋势。
2024年,中国肉牛出栏5099万头,同比增长了1.5%;牛存栏10047万头,同比下降了4.4%,但仍保持在1万头以上。
图表6:中国牛出栏量及存栏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4.羊出栏量、存栏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受市场消费需求拉动等综合因素影响,自2016年羊出栏量反超存栏量以来,每年的羊出栏量均略高于存栏量。
2024年,中国羊出栏量为32359万只、存栏量为30049万只,同比分别较2023年下降了4.4%、6.8%——均高于羊肉产量降幅(2.5%)。
图表7:中国羊出栏量及存栏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5.家禽出栏量连增7年,存栏量保持在65亿只左右
近年来,家禽生产加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禽肉禽蛋产量的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2024年来,中国家禽出栏量连增7年——目前,已连续3年(即:2022~2024年)保持在160亿只以上;存栏量自2019年突破65亿只以来,常年保持在65亿只左右。
图表8:中国家禽出栏量及存栏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2024年,中国家禽出栏量为173.4亿只,同比增长了3.1%;存栏量则为64.8亿只,同比下降了4.5%。
2.生产结构:猪肉>禽肉>牛肉>羊肉>兔肉
受养殖成本、饮食结构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大宗肉类常年呈现“猪肉>禽肉>牛肉>羊肉>兔肉”的产量结构。
图表9:中国肉类生产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202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977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706万吨、占比58.4%;禽肉产量2660万吨、占比27.23%;牛肉产量779万吨、占比7.97%;羊肉产量518万吨、占比5.3%。
3.生产分布
3.1.肉类:40%左右产自在山东、四川、河南、湖南、云南和广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涉及肉类的规模化生产,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其中,山东肉类总产量稳居全国首位,且2020~2024年间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细分肉品中,禽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猪肉、牛肉、羊肉、兔肉产量均稳居全国前5位。2024年,山东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928.3万吨——约占2024年全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663万吨)的9.61%;2023年,山东肉类总产量为910.09万吨——约占2023年全国肉类总产量(9748.23万吨)的9.34%。
除山东外,还有“四川、河南、湖南、云南、广东”5个省域肉类产量超500万吨、在全国所占比重超5%——2023年肉类产量合计为3002.35万吨、在全国所占比重合计为30.81%。
图表10:全国肉类总产量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3.2.猪肉:25%左右产自四川、河南、湖南
猪肉规模化生产也已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四川、河南、湖南”猪肉产量以及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均稳居全国前3位——近年来,猪肉产量均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生猪存栏量均保持在3500万头以上、出栏量均保持在6000万头以上;2024年猪肉产量合计为1405.52万吨、生猪存栏量合计为11326.49万头、生猪出栏量合计为18194.68万头——分别占2024年全国猪肉总产量(5706万吨)、生猪存栏量(42743万头)、生猪出栏量(70256万头)的24.63%、26.5%、25.9%,产业集中度相对明显,为推动全国生猪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猪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的四川2024年猪肉产量为479.4万吨、生猪存栏量为364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60.5万头、生猪出栏量为6149.6万头——分别占2024年全国总生产规模的8.4%、8.52%、8.84%、8.75%;2023年猪肉产量为489.7万吨、生猪存栏量为3854.9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69万头、生猪出栏量为6662.68万头——分别占2023年全国总生产规模的8.45%、8.88%、8.91%、9.17%。
图表11:全国猪肉产量及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区域集聚效应来看,截至目前,在全国已累计批准建设220个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中,共有“湖南湘猪产业集群、重庆荣昌猪产业集群、四川川猪产业集群、陕西省生猪产业集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猪产业集群、广东农垦生猪产业集群、天津都市型生猪产业集群、广西桂系猪产业集群”8个猪产业集群在持续创建中;有“天津市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山东滨州市滨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农垦湛江农垦(雷州半岛)现代农业产业园、贵州省麻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湖南省宁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山西省太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北省安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省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内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吉林省梨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浙江省苍南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重庆市万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重庆市荣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与猪产业相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持续创建中;有“重庆市荣昌区荣昌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陆川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林业局大兴安岭黑山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藏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与猪产业相关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定。
3.3.牛肉:40%以上产自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黑龙江
牛肉规模化生产也已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丰富的草原资源、悠久的农牧文化,牛肉产量、牛存栏量以及出栏量均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内蒙古牛肉产量为89.1万吨、牛存栏量为938.3万头——分别占2024年全国牛肉总产量(799万吨)与牛存栏量(10047万头)的11.15%、9.34%;2023年牛肉产量为77.84万吨、牛存栏量为947.69万头、牛出栏量为463.7万头——分别占2023年全国牛肉总产量(753万吨)、牛存栏量(10509万头)、牛出栏量(5023万头)的10.34%、9.02%、9.23%。
此外,还有“河北、新疆、山东、黑龙江”4个省域牛肉产量常年保持在50万吨以上——2023年合计为231.23万吨、约占全国的30.71%;“云南、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贵州”8个省域牛存栏量达到500万头以上——2023年合计为5507.99万头、约占全国的52.41%;“云南、河北、新疆、黑龙江、四川”5个省域牛出栏量保持在300万头以上——2023年合计为1708万头、约占全国的34%。
图表12:全国牛肉产量及牛存栏量、出栏量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区域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共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褐牛产业集群、黑龙江雪花肉牛产业集群、辽宁省肉牛产业集群、河南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西藏自治区牦牛产业集群、青海牦牛产业集群、宁夏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内蒙古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山东沿黄肉牛产业集群、四川山地肉牛产业集群、贵州山地肉牛产业集群、云南云岭肉牛产业集群、甘肃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吉林省中部肉牛产业集群、江西省赣中南肉牛产业集群、四川省甘孜牦牛产业集群”16个牛产业集群在持续创建中;有“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泌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海省泽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山东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北省隆化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吉林省龙井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黑龙江省勃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重庆市丰都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云南省寻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海省门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与牛产业相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持续创建中;有“青海省玉树州玉树牦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南省泌阳县泌阳夏南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云南省腾冲市槟榔江水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北省隆化县隆化肉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牦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吉林省桦甸市桦甸黄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与牛产业相关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定。
3.4.羊肉:20%左右产自内蒙古
羊肉规模化生产也已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羊肉产量、羊存栏量及出栏量均以内蒙古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内蒙古羊肉产量为105.9万吨、羊存栏量为6108.2万只——分别占2024年全国羊肉总产量(518万吨)与羊存栏量(30049万只)的20.44%、20.33%;2023年,内蒙古羊肉产量为108.8万吨、羊存栏量为6180.61万只、羊出栏量为6494.1万只——分别占2023年全国羊肉总产量(531万吨)、羊存栏量(32233万只)、羊出栏量(33864万只)的20.49%、19.17%、19.17%。
图表13:全国羊肉产量及羊存栏量、出栏量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区域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共有“西藏自治区绒山羊产业集群、陕西省陕北肉羊产业集群、内蒙古草原肉羊产业集群、宁夏回族自治区滩羊产业集群、河南省肉羊产业集群、甘肃甘味肉羊产业集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肉羊产业集群、西藏藏系绵羊产业集群、青海藏羊产业集群、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绒山羊产业集群、浙江省湖羊产业集群”11个羊产业集群在持续创建中;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海省泽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现代农业产业园、贵州省习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肃省东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与羊相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持续创建中;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盐池滩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江苏省海门市海门山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草原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白绒山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青海省祁连县祁连藏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西省右玉县右玉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青海省乌兰县乌兰茶卡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9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定。
3.5.禽肉:近20%产自山东
禽肉规模化生产也已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禽肉产量、家禽存栏量及出栏量均以山东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山东禽肉产量为490.2万吨、家禽存栏量为95573.3万只(约合9.56亿只)、家禽出栏量为352170.2万只(约合35.22亿只)——分别占2024年全国禽肉总产量(2660万吨)、家禽存栏量(64.8亿只)、家禽出栏量(173.4亿只)的18.43%、14.75%、20.31%;2023年,山东禽肉产量为431.5万吨、家禽存栏量为90516.98万只(约合9.05亿只)、家禽出栏量为310282.1万只(约合31.03亿只)——分别占2023年全国禽肉总产量(2563万吨)、家禽存栏量(67.8亿只)、家禽出栏量(168.2亿只)的16.84%、13.35%、18.45%。
图表14:全国禽肉产量及家禽存栏量、出栏量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区域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共有“辽宁白羽肉鸡产业集群、江西省麻鸡黄鸡产业集群、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山东肉鸡产业集群、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北京良种蛋鸡产业集群、江苏苏系肉鸡产业集群、海南文昌鸡产业集群、西藏藏鸡产业集群、黑龙江白鹅产业集群”10个与禽肉相关的产业集群在持续创建中;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藏自治区萨迦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与禽肉相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持续创建中;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玉林三黄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汶上县汶上芦花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江西省崇仁县崇仁麻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东省清远市清远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霞烟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江苏省高邮市高邮鸭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与禽肉相关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