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规模与效益
2025年罗甸县早春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预计总产量69万吨,总产值超21亿元,成为全国“菜篮子”生产县及粤港澳大湾区供应基地。
龙坪镇坪寨村等基地通过“菜—稻—菜”三熟制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亩产值超6000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气候与区位优势
得益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的自然条件,罗甸蔬菜较其他地区提早上市,抢占市场空窗期(如当前贵州仅罗甸早春蔬菜全面上市)。
毗邻贵阳、四川等消费市场,物流便捷,收购商稳定(如叶海春等常年采购商年收购量达20吨以上)。
二、产业升级关键举措
技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设施农业普及:推广智能灌溉系统、越冬大棚及棚架栽培技术,使蔬菜上市时间提前,产量提升30%以上(如床井村270亩西红柿基地采用标准化大棚)。
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育苗、统一病虫害防控技术,保障品质符合大湾区“绿色餐桌”标准。
组织模式创新
合作社引领:以罗庭志等能人带动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160余亩,雇佣本地村民30人,年发放工资60万元,实现“土地流转+务工”双收益。
产销对接强化:政府组织农技人员300余人下沉指导,同步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确保“种得好、卖得俏”。
三、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农民增收显著
如坪寨村村民毕启周夫妇年务工200余天,日薪100元,年收入超2万元,解决中老年群体就近就业难题。
产业链延伸潜力
当前以鲜销为主,未来可探索深加工(如番茄酱、脱水蔬菜),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四、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气候波动可能影响早春蔬菜上市稳定性;
市场竞争加剧需警惕价格波动风险。
发展建议
品牌化建设: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强化“罗甸早春蔬菜”品牌溢价;
冷链物流配套:完善预冷、仓储设施,延长保鲜期,拓展省外高端市场;
三产融合:结合“康养湖城”定位,开发农旅体验项目,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结论:罗甸县通过“科技+组织+市场”三轮驱动,打造了早春蔬菜产业样板,为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需持续强化产业链韧性,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