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规模与地位
梅江区茶叶种植总面积2.48万亩,年产量1706吨,其中西阳镇占比80.6%(2万多亩),是核心产区,获评“广东十大茶乡”等称号。
清凉山茶区凭借高海拔(云雾缭绕)、独特土质和传统工艺,形成“香醇甘滑”的品质标签,春茶均价达200-300元/斤,市场溢价显著。
主体培育
产业链集聚效应明显:拥有13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农民合作社,如山之韵、荣发茶场等,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2024年产销动态与市场表现
生产端
气候影响:今年受干旱、倒春寒影响,春茶开采推迟10天,但产量稳定,且因冬季养分积累,茶味更醇厚。
工艺升级:引入现代化制茶设备(如杀青机、干燥机),但保留柴火炒制传统,平衡效率与风味独特性。
销售端
渠道多元化:龙头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如荣发茶场通过抖音“日更”直播展示采茶场景,线上销量占比提升至50%。
品牌溢价:依托“客家炒绿”区域公共品牌和“茶宝宝”文创IP,地理标志化推动品牌辨识度提升,预售订单活跃。
三、产业升级关键举措
组织化经营
清凉村成立“强村公司”(村集体控股67%),统一技术标准、收购茶青、品牌销售,年整合茶青3万斤,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痛点。
三产融合探索
西阳镇规划五大主题茶区(如知青茶区、梯田茶区),结合生态旅游打造“茶旅IP”,吸引自驾游客品茗购茶,延伸价值链。
政策赋能
梅江区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补贴设备更新,推动“生产-加工-营销”全链升级;政府主导的品牌推广活动持续强化市场认知。
四、挑战与建议
现存挑战
气候敏感性高,需加强灾害预警和保险覆盖;
线上营销人才短缺,部分茶企直播流量依赖自然增长。
发展建议
科技赋能:推广智慧农业(如土壤墒情监测),降低气候风险;
人才培训:联合电商平台开展数字化营销培训,提升转化率;
品牌深化: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强化“清凉山茶”原产地认证。
五、结论
梅江区茶产业以清凉山为核心,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三产融合”模式,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产业的转型。未来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应对气候与市场风险,巩固“广东高山茶”领军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