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云南省永善县依托高寒冷凉区域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市场运作”双轮驱动,通过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化增效四大路径,推动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联农富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县域特色农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
一、产业现状与规划目标
规模基础:截至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56万亩,主导品种为砂仁(3万亩)、天麻(2万亩)、黄柏(3万亩),并配套建设20个种子繁育基地和2个天麻加工厂。
品牌建设:已注册“永善天麻”地理标志商标,建成GAP认证基地1个,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雏形。
二、发展路径分析
1. 立体化规模种植: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
规划引领: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布局高海拔区域,差异化发展天麻、云当归等高价值品种,避免同质化竞争。
案例参考:细沙乡大同村通过“党建+大户”模式集中种植毛慈菇等200亩,亩均产值超2.5万元,较传统作物(玉米、土豆)收益提升10倍以上。
2. 组织化联农机制:降低小农户市场风险
模式创新: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多元主体合作框架,实现“四统一”管理(种苗、标准、投入品、销售),降低散户技术门槛。
增收实效:招阳合作社带动200余人务工,年人均增收500元,印证了组织化对就业吸纳的积极作用。
3. 规范化技术赋能: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
科技支撑:依托专家工作站和职业培训,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严打非法添加,保障药材品质。
产业链延伸: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如天麻成分提取厂),推动从原材料输出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4. 品牌化政策驱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政策激励:2025年奖补方案已发放76万元,重点扶持种植、加工环节,引导经营主体参与品牌建设。
市场势能:地理标志商标与GAP认证双轨并行,提升“永善药材”溢价能力,为后续对接全国药企采购奠定基础。
三、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单一品种规模扩张可能面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如天麻近年价格周期性下跌);
加工环节仍较薄弱,需警惕“原料输出型”路径依赖。
优化建议:
品种多元化:扩大党参、重楼等市场需求稳定品种的占比;
冷链配套:建设产地仓储设施,延长鲜药保鲜期;
数字溯源:引入区块链技术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公信力。
结论:永善县通过“四化”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山区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其经验对滇东北乃至西南高海拔地区发展“一县一业”具有参考价值。下一步需聚焦加工短板与市场渠道建设,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增值”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