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基础优势
望谟县地处贵州省低热河谷地带,凭借独特的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和土壤条件,成为芒果种植的天然优势区。当地将芒果产业纳入“三带三果”重点布局,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截至2024年底,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10.69万亩,挂果面积5.6万亩,年产量3.7万吨,产值突破2.1亿元,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标杆。
二、产业发展核心举措
政策与基建支撑
印发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基地水电路设施,形成南部芒果产业带。
建成4个标准化基地、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望谟芒果”)。
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联合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机构,推广绿色防控、山地运输轨道等现代化技术,优质果率达85%以上。
科技特派员驻点培训本土技术员,解决修枝、病虫害等难题,推动传统种植向数字化、机械化转型。
产销融合与品牌建设
模式创新:引入37家经营主体,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农户收入。
渠道拓展:通过电商直播(如贵州壹寨壹品基地)、乡愁集市分拣中心、客商直采等多渠道销售,2024年订单量超30万斤,目标突破100万斤。
品牌营销:注册“山果帝”“油迈芒果”商标,举办芒果节、产销对接会,借助央视等媒体提升知名度。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
农户增收:果农王琴等典型案例显示,亩产约2000斤,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荒山变“聚宝盆”。
就业带动:产业链覆盖种植、分拣、物流等环节,吸纳当地劳动力,促进瑶族乡等少数民族地区就业。
产业融合:芒果节、乡村旅游等衍生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单一品种依赖可能面临市场波动风险;
冷链物流短板或制约远距离销售。
优化方向
深加工延伸:开发芒果干、果汁等产品,提升附加值;
数字溯源:建立全产业链追溯系统,强化地理标志品牌保护;
气候韧性:推广保险机制应对极端天气。
五、结论
望谟县以芒果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品牌驱动”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其经验可为西南山区特色水果产业提供参考,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向标准化、品牌化、多元化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