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核心优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依托高海拔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势,以木香、秦艽、藏红花等道地药材为核心,构建了“科研+基地+企业+农户”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体系。2025年数据显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7万亩,覆盖2/3以上农户,年产值6.6亿元,成为区域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二、产业发展关键举措与成效
1. 科技赋能种质资源与绿色种植
种源保护与创新:与省农科院、大理大学合作建成云木香种质资源圃,引种试验20个木香品种,“维西秦艽”“维西木香”入选云南省“十大云药”种源基地,推动产地质量标准立项。
生态套种模式:推广“木香+白芸豆”“药材+玉米/马铃薯”等立体种植,通过豆科固氮、木香驱虫的微生态循环,降低连作障碍,减少3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亩均增收2000元。
智慧农业应用:利用无人机多光谱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结合绿色防控体系,13种药材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奠定高端市场基础。
2.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驱动
企业集群培育:引入昊柏集团、地道药业等11家龙头企业,成立种植协会,推动GAP基地申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网络。
政策精准扶持:通过奖补政策激励规模化种植,建成4个千亩连片基地和5个乡镇示范点,带动农户组织化参与。
3.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维西秦艽”“桔梗”“藏红花”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5年首批),依托“十大云药”品牌影响力,逐步打开国内高端中药材市场。
三、挑战与建议
现存挑战
产业链深度不足:产地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企业占比低。
市场波动风险:部分药材品种价格受供需影响较大,农户抗风险能力弱。
发展建议
延伸价值链:联合科研机构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中药提取物等,提升亩均产出效益。
强化数字溯源: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对接电商平台,增强消费者对“维西药材”品质信任。
完善风险对冲机制: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稳定农户收益预期。
四、结论
维西县通过“科技+生态+政策”三轮驱动,实现了中药材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绿色高质量转型的跨越。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转化与品牌溢价能力,打造滇西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