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核心定位:遵义辣椒产业已从区域性农业经济升级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朝着“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目标迈进。
规模数据(2024年):
种植:采收面积126.4万亩,鲜椒产量154.9万吨,覆盖全市227个乡镇。
加工:年加工产能超40万吨,加工企业130余家,产值41.5亿元(占全省25.9%)。
贸易:中国辣椒城年交易量40万吨、交易额80亿元,辐射全球30余国。
二、关键发展亮点
1. 品种创新:从“土种”到“良种”
技术突破:通过杂交育种和分子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培育“遵椒”“黔辣”等50余个新品种,亩产从1400斤提升至2500斤。
科研支撑:遵义农科院联合13家国内外机构建立种质资源库(5000余份),企业(如卓豪农业)推动商业化育种。
政策推动:2019年启动“换种工程”,累计推广良种200万亩,良种覆盖率超90%。
2. 产销升级:全链条全球化
市场体系:中国辣椒城形成“交易+加工+物流+金融”一体化平台,发布全国首个辣椒价格指数(“遵义价”)。
加工多元化:产品从传统油辣椒扩展至休闲食品、复合调味料等,出口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数字赋能:电商与3000名经纪人网络结合,未来拟建全球结算中心,探索供应链金融。
3. 三产融合:从种植到文旅
品牌效应:“遵义朝天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跻身“全国十大名椒”;虾子镇获“世界辣椒特色小镇”称号。
文旅延伸:辣博会结合美食展、工艺展示、旅游路线,推动产业与文化、餐饮深度融合。
三、政策与模式创新
顶层设计:2016年贵州省辣椒产业裂变项目启动,2018年遵义提出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
扶贫联动:辣椒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300元,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配套:成立辣椒专班、全国辣椒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精准农业服务。
四、挑战与建议
挑战: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需强化品牌溢价能力。
加工环节高端产品(如辣椒素提取)占比仍低。
建议:
科技投入:加强深加工技术研发,提升附加值。
渠道拓展:利用RCEP等政策红利,扩大东盟、日韩市场。
可持续性:推广有机种植(如茅坡辣椒),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五、未来展望
遵义辣椒产业通过“品种+加工+贸易+文旅”四轮驱动,已形成全国标杆。从2015年,全市辣椒采收面积115.5万亩,鲜椒产量82.84万吨到现在产量翻倍。下一个十年,需聚焦全球化布局(结算中心)、数字农业(智慧种植)、绿色低碳(有机认证),进一步巩固“世界辣椒之都”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