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亮点
特色单品突破:天齐省级观光园“阳光玫瑰”葡萄以有机种植、农旅融合模式成为区域标杆,带动采摘经济与品牌溢价。
全产业链布局:形成粮食、蔬菜、苹果、畜产品4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综合产值95亿元,培育链主企业10余家。
政策创新驱动:通过特色农业保险、示范园建设、品牌推广等组合拳,破解产业瓶颈,提升抗风险能力。
二、产业现状与数据
主导产业规模
蔬菜:2025年种植面积35万亩(反季节产业带6个万亩镇),总产值42.5亿元,设施蔬菜示范园22个。
水果:总面积15.2万亩(苹果占71.7%),新优品种瑞雪、秦脆等出口海外。
奶山羊:存栏9.5万只,星火合作社形成“养殖-加工-光伏”循环模式。
融合成效
农文旅融合:葡萄采摘游带动乡村旅游,形成“种植-体验-消费”闭环。
加工升级:福音村蔬菜深加工项目投产,陂西镇加工生产线建设加速(完成80%)。
三、发展策略解析
科技赋能
推广设施农业(106座新建大棚)、避雨棚技术(覆盖率60%),提升品质与抗灾能力。
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果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品牌建设
公共品牌矩阵:“城北三原”“硒地农仓”通过农高会等平台推广,富硒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传统品牌焕新:加强“三原蓼花糖”研发,联动新老品牌拓展市场。
政策支持
实施《苹果高质量发展方案》,老园改造5000亩,高接换优1000亩。
特色农业保险覆盖1.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59.4万元。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同质化竞争:周边县域同类产业(如礼泉苹果)可能挤压市场空间。
技术短板:深加工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如蔬菜加工项目未全部投产)。
优化方向
延伸价值链:开发葡萄果酒、苹果脆片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加工占比。
数字营销:利用短视频、直播电商强化公共品牌传播,精准对接消费端。
协同发展:联合咸阳其他区县共建“关中果蔬产业带”,形成区域集群效应。
五、结论
三原县以“单品突破-链式扩张-三产融合”路径,构建了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与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溢价”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动能。









